您所在的位置:
关于印发聊城市“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12-10      来源:聊城市12333服务网
          

 

关于印发聊城市“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

聊人社发〔20218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市委、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各大企业,驻聊各院校: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聊城市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12月10日

(此件主动公开)

 

 

聊城市“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十四五”时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本规划依据《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聊政发〔2021〕4号)编制,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全市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就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民生头等大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新就业工作体制机制,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7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就业结构更加优化,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不断提高,城镇就业比例明显增加,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增多,区域就业结构更趋合理。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有力,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效明显,困难群体得到有效帮扶。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全市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9.31年,技能人才总量稳步增长、结构不断改善。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根治欠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劳动权益保障不断加强。失业风险防控基础更加牢固,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保持在较低水平,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较好保障。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山东省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的关键五年,做好就业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我市产业基础扎实,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制造业强市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智能化技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高铁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规划、计划持续赋能,新兴就业创业机会将日益增多,新的就业增长点将不断涌现。

但也要看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工作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固有矛盾依然存在,新的问题还在增加。就业总量压力巨大,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保持高位,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不减。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加快,技能人才数量和结构难以满足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就业难”和“招工难”问题并存,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凸显。就业方式更加多元,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亟待加强。同时,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对就业的潜在冲击需要警惕防范。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市新旧动能转换正处于紧要关口,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没有形成规模,城乡区域发展仍不平衡,将对就业产生深刻影响。总之,“十四五”时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稳定和促进就业任务艰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主要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持续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努力提升就业质量,着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切实防范化解失业风险,全力促就业、惠民生、保稳定,为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奋力实现在鲁西大地率先崛起提供坚强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协同。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和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加强就业政策与其他政策的衔接配套、协调联动,实现就业增长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坚持扩容提质、优化结构。围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坚持“稳岗、扩岗”并举和“规模、质量”并重,鼓励和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就业扩容提质。聚焦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升,加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高供需匹配精准度,着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调控。坚持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充分发挥市场供需对接、促进就业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效能。强化政府责任,加快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整合各类资源,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为促进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基础性服务保障。

——坚持聚焦重点、守住底线。紧盯就业领域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聚焦重点群体、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因地因企因人加强分类帮扶援助,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密切关注内外部环境对就业的影响,完善监测预警防控机制,严密防范化解就业领域风险隐患。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要实现以下目标:

——就业形势持续平稳。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省控制目标,重点群体就业保持稳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城镇就业比重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逐步扩大,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劳动